异位骨化是指在不应该出现骨组织的软组织区域的骨细胞出现和骨组织形成,一般出现在大关节附近。说白了就是在不该长骨头的部位长骨头了。截瘫患者多发,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神经因素和生物电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发病,是脊髓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 症状 截瘫伤友因长时间不活动肢体的关节,成骨素易沉积在关节周围,形成皮肤骨头样突起的包快,有的触摸有疼痛感,影响周围关节的活动,以至僵直,丧失功能。 多发生于伤后1~4个月内,在受损水平以下,局部出现红、肿、热,有的患者感疼痛,或伴全身低热。肿胀之后变硬,在皮下形成较硬的团块,约两周后X线检查可发现新骨形成,好发于髋、膝、肩、肘。 原因 1、遗传因素。有些患者在异位骨化方面存在先天性遗传风险。研究表明,异位骨化患者更容易产生成骨蛋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更容易发生异位骨化,推测类似的骨质疾病由相同的遗传基因影响,因此并非所有受过创伤的人出现异位骨化的风险都一样,而是存在先天性体质差异的。 2、身体抽搐和康复期间持续被动活动 可能对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造成轻微损伤,反复出血并逐渐被新生组织占位挤压,最终可能引发异位骨化。肢体抽搐与异位骨化有很大关系,在严重抽搐的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发生率最高。 3、神经异常和微循环异常。截瘫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导致长期肢体瘫痪,容易出现骨的吸收和形成不平衡,肌钙蛋白含量降低,致使体内骨代谢异常。另外有研究发现截瘫患者局部微循环改变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氧,这可能与异位骨化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除了这三种高危风险因素外,感染,长期卧床制动,血肿被新生组织取代等因素也和异位骨化有关。总之,脊髓损伤之后,遗传因素,脑部和脊髓神经损伤导致的抽搐以及营养和微循环异常均有可能导致异位骨化。 治疗 早期局部冰敷,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理疗可减轻局部症状 早期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如果骨化已经发生,限制关节活动,在骨化成熟后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预防 1、伤友在被动活动关节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不要粗暴用力,避免肌肉或关节软组织的牵拉伤。拥有邦邦车的小伙伴,可以利用邦邦车的摆臂握闸,慢慢站立、蹲起,出现不舒服的情况,立即松开手闸,从而保证速度的轻柔。 2、如果确定发生异位骨化,运动训练应避免造成疼痛,否则会加重病情。 3、异位骨化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肢体痉挛,所以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痉挛。痉挛严重的伤友,在使用邦邦车时,可以慢慢站起来,或者由家人辅助固定腿部,经常性的站立训练对肌肉痉挛有明显的缓解、预防作用。 4、早期预防骨化的药物可用didronel ,该药与钙离子有高的亲和力,主要集中在代谢活跃的骨骼处,防止软骨的骨化。用法:前两周给20mg/kg/每天,后改为10mg/kg/每天,可用10周,早餐前1小时一次口腹,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 5、如果骨化已经发生,限制了关节的活动,在骨化成熟后可以考虑手术切除。骨化成熟的时间大概需要18个月,过早的手术会导致骨化复发和加重。术后可早期开始轻柔的被动关节活动。术后仍可用didronel,10mg/kg/每天,连续12个月。 伤友们要适度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最重要的,活动时千万不能动作过重,只能是引导性的顺势活动,否则容易造成伤害,选择合适、安全的站立、关节活动辅具至关重要。 对于异位骨化,医院多数是采用手术方法解决,但不能根除,伤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预防为主。伤友康复期间,要注意积极规避这些可能导致异位骨化发病的高危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若有症状还请及时就医
|